無氧呼吸是細胞呼吸的一種方式。高等植物在缺氧條件下,只能進行無氧呼吸,暫時維持其生命活動。無氧呼吸分為兩個階段,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無氧呼吸是指在厭氧條件下,厭氧或兼性厭氧微生物以外源無機氧化物或有機物作為末端氫(電子)受體時發生的一類產能效率較低的特殊呼吸。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與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兩分子的丙酮酸,過程中釋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為乳酸。 須特別注意的是,丙酮酸轉化為酒精或者乳酸的過程中并不產生能量。
區別:
兩種呼吸作用的作用場所不同、分解產物不同、分解條件不同、產生的能量大小也不相同。首先,分解過程中是否有氧是最明顯的差異,然后,在分解場所上,有氧呼吸需要線粒體,無氧呼吸則不需要;其次,分解產物也不相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不完全氧化物;最后,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多,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少。
聯系:
所有的動物植物都需要進行呼吸作用,動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將體內的有機物進行分解,釋放大量的能量滿足生長和其他生命活的能源需求。
兩種呼吸作用的本質都是分解有機物釋放氧氣。
從反應過程來看,這兩種呼吸類型的第一步反應,都是在細胞質基質中把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之間相互依賴卻又相互制約。在原始的大氣層中,由于其含氧量幾乎為零,因此生物所進行的是無氧呼吸方式。這個過程可以不借助氧氣來完成,當自養型生物出現之后,大氣中氧氣的濃度逐漸增高,此后有氧呼吸成為了主要的呼吸方式。
由于無氧呼吸氧化不徹底,能量不能全部釋放出來,所以無氧呼吸的效率遠低于有氧呼吸。但在綠色植物出現之前,地球上沒有光合作用,大氣中沒有氧氣,原始生物必須靠無氧呼吸才能生存下來,所以無氧呼吸對生命的延續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之間進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無機化合物和單質通過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可以用庫和流通兩個概念來加以概括。...
2020-05-29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122 次
研究種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礎,種群指同一時間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不同群落的物種數目是不同的,任何一個群落中的物種,都不是隨機地匯集在一...
2020-06-02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94 次
一條食物鏈一般不能超過五個營養級是因為能量沿著食物鏈的流動是逐級遞減的,那么營養級越高,所獲取的能量越少,當營養級到五或六級時,傳遞到該營養級的能量就...
2020-05-02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103 次
把高中生物當成一個純粹的理科去學是不對的。特別是進入高三,理綜合卷以后,一些生物不好的學生學生將生物當成化學、物理一樣去刷題,或者在刷理綜卷的同時順帶...
2020-06-24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141 次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有哪些,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來看一下!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有哪些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2.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
2021-01-01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70 次
木桶效應同學們應該都知道吧,無論那個長板有多長,一個短板就能讓你的水變得少。那么同理,無論你的語數外有多高,一個生物就能把你從985拽到一本及格線!那么,...
2020-12-19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153 次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能量轉變過程,就像人類吃飯一樣,植物的呼吸作用,其實就是植物內生活細胞,在酶的作用下逐漸氧化的一個過程。通過氧...
2020-10-03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87 次
最小的是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是體積最小的白細胞。其由淋巴器官產生,主要存在于淋巴管中循環的淋巴液中,是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是...
2020-11-14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109 次
研究生物群落要以研究種群為基礎。群落是指同一時間內匯集在一定區域中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領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
2020-05-11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158 次
①屬于非終末分化細胞,在一生中保持未分化或差分化,缺乏分化標記。②在機體的數目位置是相對恒定的。③自我更新能力。④可以無限分裂、增殖,它可以休息很長時...
2020-11-09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137 次
分解成無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陋的有機物,開釋在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其作用與生產者相反。分解者還可以把有機物分解成...
2020-03-12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55 次
變質的原因大概就是微生物繁衍達到一定數量之后開始分泌其代謝物,或者是將食物中的原有成分轉化為對人體有害的另一種成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正常的氧化反應,食...
2020-11-05 來源:生物知識 瀏覽:158 次